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07年第15期
编号:11529035
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及意义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8年2月24日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2007年第15期
    牛延良 田志强 张敏 苗勤

    【摘要】目的通过溶血磷脂酸(LPA)水平的变化,探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及LPA临床意义。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,根据临床症状、体征有无进展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、非进展性脑梗死组。并入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。分别测定血浆LPA浓度。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的血浆LPA的比较: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浆水平(9.61±2.09)μmol/L,非进展性脑梗死组(6.50±0.90)μmol/L,对照组(3.05±1.17)μmol/L,经方差分析,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0.0001)。结论溶血磷脂酸作为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分子标记物,在进展性脑梗死的显著增高,提示进展性脑梗死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血栓形成。同时LPA能敏感的反映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和血栓的进展情况,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,这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进展性脑梗死 溶血磷脂酸 发病机制

    【分类号】R743.3

    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进展性脑梗死(Progressive cere-bral infarction)是指脑梗死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征状较轻微,但呈渐进性加重,在一定时间内仍不断进展,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[1]。这种类型的病人约占脑梗死病人的20%~40%,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,在临床工作中, http://www.100md.com
------
     【摘要】目的通过溶血磷脂酸(LPA)水平的变化,探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及LPA临床意义。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,根据临床症状、体征有无进展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、非进展性脑梗死组。并入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。分别测定血浆LPA浓度。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的血浆LPA的比较: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浆水平(9.61±2.09)μmol/L,非进展性脑梗死组(6.50±0.90) μmol/L,对照组(3.05±1.17) μmol/L,经方差分析,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(P0.05)。

    1.2血浆溶血磷脂酸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4 ml,加入有特殊抗凝剂的试管中,所采标本均在当天抽血5~6 h内完成检测,使用专用的LPA 测定试剂和特殊的专用过滤器,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以3 500 r/min的速度离心10~15 min,吸取上清液,提取LPA成份,并浓缩、分离、显色,于90℃水浴放置5 min,取出于室温放置35 min,冷却后,利用754分光光度仪进行光密度测定后,采用专用计算公式,计算LPA的含量,单位用μmol/L表示。

    1.3采用SPSS10.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。计数资料用χ2检验,计量资料的数据以均数±标准(x±s)差表示,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,两两比较用t检验,(P(牛延良 田志强 张 敏 苗 勤)